转自:http://202.119.175.131/pages/SubjectInfoPage.aspx?uid=szdx_wngx
学科简介:
苏州大学微纳光学科依托苏州大学“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和光学二级学科建设。苏州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省级重中之重学科;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精密光学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科现有师资5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薛鸣秋院士,潘君骅院士),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8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2人,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青蓝工程 6 人,百人计划 2 人,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1 人,全国第二届“发明创业奖”获得者 1 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6人,国外兼职教授3人。拥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和国防科工委微纳光学制造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近年来,在薛鸣球院士和潘君骅院士领衔和倡导下,苏州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坚持以具有国家需求,特别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重大发展前景以及面向学科发展与学术前沿的纳米光子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和研究主线,以微纳结构光子器件理论、设计、材料、制造和应用技术为依托,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下一代光电显示,光通讯,绿色能源(光伏,强激光、点火),固体照明、节能环保(绿色印刷),航天遥感技术(新型成像器件和系统)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光子器件物理与设计(2)柔性纳米光学制造技术(3)光学集成设计与制造检测技术(4)新能源与显示光子材料。
近年来,“微纳光学”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在研经费近1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3项,包括973、863、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在高技术成果研发、重大成果转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其成果应用在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驾驶证和十七大代表证等重要证件上,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开创了“微纳光学制造”成果产业化的先河。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省部和市级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奖二等以上10余项。
学科带头人:
|
王钦华

|
王钦华,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多伦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博士后。现任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高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333人才工程和苏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长期从事微结构光学器件设计与制造,光纤元件,激光光热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光电显示、光通讯、光成像、传感和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 |